首页 > 诚信兴商 > 诚信兴商

【诚信之星】省诚促会副会长单位——哈尔滨联兴肉制品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5/04/10|来源:|专栏:诚信兴商
分享到:


随着这两年哈尔滨旅游业升温,道里菜市场成为外省来客的重要打卡地。在道里菜市场,提起刘忠庆的名字或许知晓率不高,然而,提起“红肠大哥”,可以说远近闻名。

笔者走进联兴肉制品有限公司办公楼,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德行善为本诚信赢天下”十个大字。

红肠大哥是位耿直的人,甚至没有太多铺垫,访谈就进入了主题,“我最不愿意过春节了。”红肠大哥很正式地说出这句话,让笔者颇感疑惑,“过春节,生意不应该好吗,为什么不愿意过?”“就是因为生意好,订单多,厂里的绞肉机不停地转,炉里整天冒着烟。工人们忙着不停地转绞肉、灌肠、捆扎、熏烤……产量一下子增了好几倍,可时间还是那么有限,关键要保证质量,一时一刻也疏忽不得。所以,过春节要比平时劳累好多倍。”事实上,红肠大哥刘忠庆和妻子两人结婚三十多年,携手走过的每一天都是在红肠熏香缭绕中度过的。


红肠大哥刘忠庆做出的红 肠为什么这么好吃,故事要从刘忠庆的爷爷讲起 ……

1913年,刘忠庆的爷爷刘凤楼出生在五常县。1929年,16岁的刘凤楼进入俄侨开设的哈尔滨第二齿科学校学习。当时,这所学校招收的基本都是俄国学生。刘凤楼一心想做一名牙科医生,学习非常刻苦,逐渐就和俄国人熟络起来。其间,他住在南岗花园街,附近有一家啤酒厂和一家“嘎斯特诺姆”灌肠厂,在这里他有幸结识了在“嘎斯特诺姆”灌肠厂工作的俄国人彼得罗夫。两人接触之后,交情很深。一次,在参观了彼得罗夫所在的灌肠工厂以后,他就被枣红色散发着浓郁蒜香的红肠牢牢锁住了味蕾,留下抹不去的印象。1933年,刘凤楼学成毕业,回到五常老家,开办了荣增齿科牙苑,凭借所学的牙科技艺成为五常家喻户晓的牙科大夫。之后他相继开办了荣增中医药房、宝来牙刷厂、照德修表和照德眼镜店,还开办了宝来酒楼,专卖熏酱熟食等特色美食。在他的精心打理经营下,生意格外兴隆,成为当时五常最繁华商业街上的精英翘楚。动荡的年代心怀壮志,刘凤楼心心念念的仍是哈尔滨,当年的彼得罗夫他们厂里浓郁的蒜香味时时萦绕在脑海里不能忘怀。1943年,他带着两个儿子回到哈尔滨,开始了第二次创业之路。在彼得罗夫的帮助下,刘凤楼在南岗区花园街4号租下了一个门店,开始了加工肉灌制品的生涯,并认下彼得罗夫这位老师,虚心地向他学习肉灌制品加工技艺。当年做的红肠都是手工操作,从切肉、拌料、灌肠、系线、果木熏烤,刘凤楼与红肠结下了一生的缘分。他亲力亲为,苦心钻研,留下大量的的工作笔记和心得,做出的红肠不仅味道正宗,而且精益求精,街坊邻居对这位做红肠的师傅赞不绝口,许多俄国人也对刘凤楼伸出大拇指。1954年,国家实行公私合营,同时,居住在中国多年的十多万俄侨被分两次集体撤回苏联。刘凤楼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带着4个儿子1个女儿又回到五常,捡起了老行当,干起牙科诊所。曾经的老朋友彼得罗夫、灌肠铺、常常光临的老顾客成了刘凤楼魂牵梦绕的记忆,那些果木的烟熏味,唇齿留香的红肠味成了他一生的牵挂。

二十多年以后,父亲把一本笔记交到刘忠庆手中。当时刘家已经有11个孙子,大多数都在从事牙医职业,只有刘忠庆在职业的选择上还飘忽不定,他学过镶牙,做过油漆工,因为没有考上大学苦恼着。当父亲把爷爷留下的笔记本交到他手里的时候,刘忠庆觉得“这担子挺重,传家宝,只能往好了做”。刘忠庆至今记得父亲的话,“这是个技术活,你爷做得好,不见得你也能做得好,你爷爷当年做的红肠大多数卖给苏联人,中国人那时候穷,吃得起的人不多。你要是做的话,不光要做得好,还不能昧良心。”后来,刘忠庆到了哈尔滨最有名的副食品企业工作。天天和红肠打交道,潜心工作的同时,爷爷留下的经验给了他莫大的帮助。父亲的期望,爷爷未竟的事业,让他下了决心,做自己的红肠,用家传的手艺让哈尔滨再多一张名片。

2008年,刘忠庆成立了哈尔滨联兴肉制品有限公司。公司秉承“聚人才,重基建,深研发”的经营理念,建立符合国家检验检测标准的现代化生产车间,传承并研发了涵盖灌、熏烤等近百种特色肉制产品。2015年,国家商标总局正式批准注册“红肠大哥”品牌商标。随着刘忠庆在红肠制作领域的不断改良、创新和升级,他在业内声名鹊起,美誉远播,“红肠大哥”就这样被叫响了。

图片图片

在道里菜市场“红肠大哥”的柜台上,立着一块“四不添加”的牌子,即一不添加化学香精,二不添加色素,三不添加防腐剂,四不添加烟熏剂,尽管有人不相信,但是刘忠庆有底气向消费者做出这样的承诺,顾客中有人说,“敢在卖红肠这个领域里称大哥,看来不是瞎吹的。”让刘忠庆欣慰的是,公司整洁有序,坚持传统的加工模式,执行食品安全的最高标准,红肠大哥已经成为哈尔滨肉灌制品行业的金字招牌。

现在,刘忠庆的儿子、女儿也回归到了厂里,大学毕业的儿子在外打拼几年之后,终于在几年前回到家里,逐渐地分担父亲的担子。小伙子说,之前不理解父母,三十多年了,品牌做得很慢,一直都是在替人作嫁衣。但回来之后,逐渐介入企业的生产经营,渐渐理解了父母。他说,“做这行 很难立住脚,三十多年前哈尔滨 有无数家红肠加工厂,大浪淘沙之后,留下的都是品质好,老百姓认可的企业。”他举例说,“单说自己负责红肠熏烤的工序,一炉红肠的熏烤时间超过了24小时,每一炉的温度、湿度都不同,掌控火候,全凭经验,没有现成的套路。既要把果木中清香气味烤进去,让肉香与木香完美融合,又要把红肠里多余的湿气烤出来,让红肠呈现自然的枣红色。色泽饱满,香气四溢,口齿留香,回味无穷。当下企业都希望做大做强,但对于食品企业来说,不可以牺牲产品质量来盲目扩充生产能力。”小伙子非常郑重地说,“我看我爸我妈真心不想做得太大,他俩只想做好做精。”

70多年前,刘凤楼老先生把 传承留给后代,70多年后,刘忠庆一家人不断积累探索,发扬光大。笔者问刘忠庆,今年还有什么打算?他朴实地回答,今年除了道里菜市场、曼哈顿,再开三个直销的门店吧。 

图片图片

在访谈中笔者了解到,哈尔滨联兴肉制品有限公司严把产品质量关,从产品原料到配料均采用黑龙江知名品牌,从根本上杜绝伪劣商品进入公司,从肉缓化修割到配料腌制精准把控时间,锁定肉的黄金品质,从绞肉斩拌到滚揉灌制,严格执行调配料比例,确保味道始终如一。从低温蒸煮到果木熏烤,秉承传统工艺精工细作,拒绝商业化的拔苗助长产品,从灭菌检验到成品运输全程无菌操作,保证每一根红肠的营养与健康。公司坚决抵制使用鸡肉和鸭肉等禽类肉以次充好,全部使用优质猪肉,辅以大品牌牛肉提升口感。

“白衣裹红肉,块玉隐其间。炉火不需旺,熏烤留木香。”“红肠大哥”正宗哈尔滨红肠采用上等食材,甄选优质猪肉,辅以十多种调料,合理调配,增加口感的丰富度。刘忠庆承诺不添加任何鸡肉,源头可溯,地道俄式风味,蒜香浓郁,唇齿留香,表皮酥脆,内里无气孔,肥瘦相间,口感扎实,果木香入鼻,清新肉香入口醇厚。

2017年9月,哈尔滨联兴肉 制品有限公司成为哈尔滨市红肠食品产业协会授权单位。同年,哈尔滨联兴肉制品有限公司在龙江诚信企业联盟组织的食安中国诚信企业联盟17年度TOP100评选中荣获“食品安全信得过单位”。2018年3月,哈尔滨联兴肉制品有限公司“传统肉食熏酱”被黑龙江省伊春市政府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中国人对美食的正本溯源有着相当的执念,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美食,地方特产美食所谓的“正宗”凝结着当地的水土和独有的制作方式,传递着家乡的美味。正宗是本地人回忆中不可取代的味道,是外地人心心念念一定要买到的正品。哈尔滨红肠作为哈尔滨特产的代表,在哈尔滨众多美食中具有首屈一指的地 位。在结束对红肠大哥的访谈之际,笔者深刻感受到刘忠庆对于传统工艺的坚守与创新的不懈追求。从每一根精心制作的红肠中,都看到了工匠精神的传承,看到了企业对品质的执着,更看到了哈尔滨红肠这一美食瑰宝在新时代绽放出的璀璨光芒。

阅读 75

留言
写留言